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今年是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三十年,蒲公英扮演整合者與實踐者角色,從永續生態示範基地建置、永續生態教案設計、永續資源循環技術研發到永續生態教育,更進一步於世界地球日邀請葡眾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共學、共創的永續園區。蒲公英創辦人魏悌香表示:「園區將充分運用有機廢棄物,化廢為寶,將咖啡渣、果皮等自然原料,製作成有機堆肥,打造自立自養、永續循環的示範園區」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5週年,葡眾企業支持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認養位在桃園市復興區永續生態示範基地的「永續沃土教室」,是在地首座以有機堆肥為核心的永續教育場域。教室未來將示範如何運用廢棄咖啡渣、果皮、葉菜等研發永續有機肥料,搭配無毒有機農法與原生野菜復育技術,藉以提升土壤品質,更實踐循環農業與環境保育,成為展現永續農食精神的具體場域。

葡眾企業陳品諺副總經理表示:「我們長期以來支持復育台灣原生菜的計畫,這次也榮幸可以跟蒲公英一起進行永續沃土行動,感受到我們對地球應盡的責任是多麼重要」。當天葡眾也示範「資源循環」,將母公司葡萄王生技生產益生菌濾液過程中,所產生之有機副產物,製作成有機肥料,以實際行動落實「零浪費」。

從發酵科技到綠色沃土,葡眾以專業實踐真正的永續循環
葡萄王生技憑藉豐富的研發與創新經驗,持續提供大眾全方位的生技營養保健食品。此次葡眾將母公司的研發專長延伸至農業循環,以營養食品製程中的副產物作為有機肥料原料之一,攜手蒲公英打造完整資源循環。葡眾企業陳品諺副總經理表示:「在葡萄王益生菌製造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有機副產物,這些看似『用不到』的東西,其實就如同咖啡渣、茶渣一樣,蘊藏著能再次被利用的價值。透過蒲公英的介紹,我們認識到這些有機副產物其實可以化為滋養大地的『黃金』,用來培育出更健康的植物。這次也透過實地參與,讓企業社會責任不只是理念,而是結合本業所長、與公益團隊一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不僅展現企業「真永續」的核心精神,也體現科技如何回應環境與社會需求。「永續沃土教室」將是在地首座以有機堆肥為核心的永續教育場域,教室運用在地廢棄咖啡渣、果皮與落葉,研發「永續有機肥料」,搭配無毒有機農法與原生野菜復育技術,不僅提升土壤品質,更實踐循環農業與環境保育,成為展現永續農食精神的具體場域。

葡眾×蒲公英:播種沃土,共創未來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打造的不只是永續有機堆肥教室,更是一座孕育希望的沃土,讓土地回應教育,讓教育回應未來。」葡眾企業也秉持「以最好產品,提供予最多人」的經營理念,持續深化品牌永續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為下一代播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