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鎖妮雅
2025 年 4 月 22 日,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正式登場,今年全球主題定為 「Our Power, Our Planet|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星球」,強調人民行動在對抗氣候變遷中的關鍵角色,並呼籲全民從日常做起,減塑生活、保護海洋、為地球減壓。

塑膠過量:從日常做起的減塑實踐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使用超過 100 億個塑膠袋、40 億個塑膠飲料杯,儘管政策逐年強化,但一次性用品仍是海洋污染的主要來源。2023 年國際淨灘行動(ICC)在台灣的統計顯示,91.1% 的海洋廢棄物為塑膠製品,其中 75.2% 為一次性用品。面對塑膠災難,民眾意識亦逐漸提升。2024 年調查指出,高達 92.1% 台灣民眾支持政府建立「重複使用系統」,期待能有更便利且可持續的生活替代方案。
環保團體呼籲,今年世界地球日不僅止於「環保標語」,更應轉化為行動。從自備購物袋、環保杯、重複使用容器,到支持無包裝商店、參與淨灘、減少碳足跡,每個人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力。此外,台灣近年也見證了從下而上的永續風潮興起,不少在地青年、品牌與社群平台紛紛推出「裸裝市集」、「共享餐盒」、「回收玻璃再造計畫」等創新實踐,將環保從理念落實到生活。
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國推動《全球塑膠公約》,計畫於 2040 年前將全球塑膠產量減少 60%,並建立具法律約束力的減塑標準。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在環保實踐與國際連結上,已逐漸成為東亞區域中值得矚目的參與者。


百萬綠行動:說到做到愛地球
台灣地球日網站持續推動「百萬綠行動」,鼓勵民眾將綠色生活實踐登錄至平台,累積至今已超過 575 萬次綠行動,並新增第 55 項行動:「計算自己的能源足跡」,鼓勵從了解碳排開始,落實減碳生活。
每個選擇,都是為地球說話
世界地球日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對未來世界的選票。
今日起,少一個塑膠袋、多一次選擇本地食材;
少一張廢棄的紙杯,多一份珍惜的眼神,
我們不需要等誰改變,而是「我們就是改變的起點」。
更多詳情請至頂尖傳媒Instagram:@premiermedia_tw
【作者喜歡寫字與記錄每一個值得被看見的瞬間!更多創作同步分享在 Facebook,歡迎追蹤:鎖妮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