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中國文化大學在今年10月底所舉辦的「兩岸高等教育論壇」,會中邀請了中國大陸多名的「學界代表」與會,並期盼該一會議能為兩岸的高教交流破冰,之前一度傳出審核似有延宕情事,然而,最終仍在教育部的善意與認定之後,終能確認符合「專案入境」的三項要件後,函復文大可以「放行」云云。
據悉,我文化大學與中原大學原分別規劃了10月底一場及12月一場的兩岸高教論壇,期能恢復中國大陸的學位生來台進行必要的先期暖身。然而,坊間的「一個公開秘密」卻是,據聞教育部要求各級學校在申請專案入境時,必須能確認中國大陸人士來台的「必要性、急迫性與不可替代性等」,導致審核期程的延宕。
面對平面媒體「中國時報」報導相關案件可能的「政治考量遲延」,教育部立即公開表示,針對文大所申請的專案入境案件,早於10月8日業已函復學校,並認定其所送大陸地區人士的學界名單,符合專案入境的3項要件,後續將由文大檢具應備相關文件及教育部核可函文,逕向移民署申請大陸專業人士的入出境許可證。
坦白說,賴政府不是應相信「中華民國、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與公民社會文化的相對優越性嗎?倘若我們真心認同自由多元民主選舉的價值,比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更符合「人性需求與普世價值」的話,又何須自己嚇自己的「未戰先降」?我們豈不更應歡迎雙方能「不怕貨比貨」的「只怕不識貨」嗎?
而果若賴政府真的「有具體證據」且證明對岸一直在滲透台灣的進行「第五縱隊」的赤化工作,甚而,還培養了「在地協力者」來形塑「認知作戰」的話,那又何不「我自一口真氣足」地直接禁絕中國大陸的軟、硬二手策略,進言之,賴政府必須在宣示「人權立國」的理想下,以合乎「法理情」的做法讓人能心服口服。
退萬步來說,真要嚴格定義的話,中國大陸的哪一領域、哪一行業、哪一學校等,能夠完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角色?換言之,真要拒絕所有可能紅色變數的話,不止對岸做不到,就連賴政府也無法完全避免,而真要無限上綱、無病呻吟甚或「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話,那中國大陸根本沒有多少人可以來台灣進行交流。
再更直白一點,從賴總統520宣示新兩國論,再到雙十節發表演說「團結台灣共圓夢想」,聲言兩岸應「對等尊嚴且能健康有序」的交流與對話,但我們所看到的卻是,教育部在學位生交換生等的「雞蛋裡挑骨頭」,而我外交部則用盡各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藉口阻攔大陸人士來台,說實話,那又何不就乾脆爺們漢子的「直接禁止」,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變成雙面人,不是嗎?
準此,對於文化與中原大學此番在少子化下的「求生存」,乃至透過教育交流來緩解兩岸的「可能敵意」,都應是賴政府可以發揮軟實力與巧實力的有利範疇。其實,不管是近期海基會所期待的「二六共識」,還是致贈「和和平平」的梅花鹿,都不應讓「必要性、急迫性、不可替代性」等變成負面的性氾濫與性焦慮才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胡文琦:淡江大學戰略所碩士、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