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教育部為提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師生與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匠)師交流之機會,推動「藝師藝有-鼓勵學校延聘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師計畫」,今(112)年為提供學生成果分享舞臺,於5月31日假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辦理靜態展覽及動態展演成果分享活動,透過學生成果展演、靜態作品展及計畫執行分享會,3種模式開箱各校傳承在地傳統藝術技藝的寶貴成果與經驗。
計畫自104年起委請國立臺南大學執行,透過傳統藝(匠)師將傳統藝術專業知識及技能帶入學校,並與學校教師共同合作規劃,使藝術才能班師生認識及傳承傳統藝術與文化,推動至今已辦理227案傳承案件。本次成果分享會動態展演邀請4所參與計畫之學校,由學生將所學透過舞臺展演方式向大家展現精彩的傳統表演藝術。並由6所學校代表,從傳統藝(匠)師資的邀請與合作、課程規劃編排、作品成果呈現等面向,分享執行之經驗與心得。另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美學空間舉辦傳統藝術靜態作品展,展出10所參與計畫之學生成果作品,帶領大家一覽傳統藝術之美。
澎湖縣馬公市廟宇密度高,廟宇中的傳統彩繪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藝術形式,澎湖縣立馬公國民中學美術班藉由計畫合作,帶領學生認識國寶大師、廟宇踏查走讀、介紹廟宇彩繪知識、實地創作與作品觀摩等5大面向,了解大師的創作風格、精神內涵,並進一步學習傳統彩繪繪畫技巧,再運用技法發揮創意製作出門神作品,也讓學生們不只認識與傳承了澎湖在地傳統彩繪技藝,更進而學習欣賞及認同家鄉在地文化。
臺南市立崇明國民中學音樂班,規劃以偶戲為主軸的課程,學習臺灣傳統皮影戲、現代偶戲等表演藝術。除學習國樂後場鑼鼓的音樂類課程,更接觸戲偶製作、口白、操偶、戲劇排練等多元面向的學習。本次課程也帶領學生於學習臺灣傳統偶戲及臺南宗教傳說之餘,擴展視野接觸爪哇皮影戲元素,並透過同學的編排與重新詮釋,藉由皮偶與光影的變化,三戲臺的呈現及以國樂的形式,展現屬於臺南在地的神話傳說《南鯤鯓五府與萬善囝仔公》。
新北市立江翠國民中學舞蹈班,透過本計畫學習「臺灣龍獅」傳統技藝,從臺灣龍獅的傳說與起源、舞龍時的禮儀及注意事項等人文知識,到學習扎實的基本套路技巧,並加入廟宇踏查課程,深化學生對傳統技藝與在地文化的認知與認同。除了傳授傳統臺灣獅龍技巧,學生們更藉由自製獅頭道具、輔以自選音樂進行創作,融合舞蹈肢體語彙與即興創作元素,活化舞蹈創造力,展現豐富、多層次的藝術美感。
教育部表示,計畫透過在地文化工作者或傳統藝(匠)師與藝術才能班教師共同合作,讓藝才班學生於課程中認識與學習在地傳統藝術專業技術,培養學生從藝術課程中感受傳統藝術的美,進而對傳統藝術產生興趣,並期待藉由孩子們的分享使更多人認識與喜愛傳統藝術。
本次靜態作品展將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美學空間展出至112年6月4日(星期日),於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參觀,展覽為免費參觀,歡迎民眾一同來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