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生活【克拉大影評】《誰殺了比利比莉》|身為亞洲家庭的孩子是罪過嗎?沉重探討性別權力的電影

【克拉大影評】《誰殺了比利比莉》|身為亞洲家庭的孩子是罪過嗎?沉重探討性別權力的電影

文/克拉大

這部由台灣新銳導演林煜為首度打造的藝術電影《誰殺了比利比莉》,攜手家人林子璿、謝晏婷、林鼎軒、林若婕演出,深入探討家庭關係與性別認同的獨立製作電影。

電影《誰殺了比利比莉》劇照,(圖/春暉電影提供)

劇情描述比利是一名17歲的酷兒(雌雄同體),卻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他一生為性別混亂的病症所困,又離散在東、西方文化的教育背景下,他不段尋找自我,看似有個乍看完美的家庭,但事實上比利經歷過被遺棄、寄養、最後才又回到生母的重組家庭。在比利幼時父親出櫃離去,母親不斷失婚又遺棄自己,爾後又因為性別混亂而產生憂鬱,甚至多次自殘。當比利面對他人的羞辱、弟弟的不諒解,都不是比利決定死亡的動機,原因是當世界上唯一認同自己的小妹意外溺斃後,比利,早已決定去那個未知的地方陪妹妹、保護她。

電影《誰殺了比利比莉》海報,(圖/春暉電影提供)

這部片主打 LGBTQ 族群,但現今多元化社會,其實只要您夠包容,絕對都會愛上這部片,畢竟當主角比利(莉)戴上假髮,被天真的妹妹問道:「現在我有兩個哥哥,一個姊姊。我說的對嗎?」時,相信您都會被這幕情不自禁地感動,人這一生尋求兩件事-「被愛」與「肯定」,然而,世上知音難尋。籠罩全片除了懸疑不安的氛圍,其實導演很會運用配樂創造主角內心的糾結,透過鏡頭語言一直在暗示著觀眾主角已經生無可戀。

電影《誰殺了比利比莉》劇照,(圖/春暉電影提供)

雖然全片比利(莉)說的話非常少,但其實這些流動的畫面等同是比利(莉) 腦海中的意識流,讓觀眾們跟著他一起去凝視著一幕幕的過往,比利(莉)視角可以說是全片的第一主題,而母親的視角則是第二主題,如同奏鳴曲的兩個聲部形成衝突和對比。猶如近期好萊塢知名作品,導演柔伊克拉維茲大膽心理驚悚新作《求救眨眨眼》中,探討男女權力互動讓人坐立不安般。《誰殺了比利比莉》某種意義上也像是導演在探討哲學上最本質的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影片中的母親教育孩子,寫不好的字要擦掉重寫,直到寫到最完美的狀態。中間也談到信仰包含台灣傳統信仰和基督教信仰的衝突,這都是非常值得研討的議題,絕不是單純性別認同、男女權力、霸凌歧視、亞洲家庭威權或是男女不平等這麼簡單的議題就能討論結束,值得一刷再刷,歡迎GEN Z世代的族群邀請長輩一起來看,會後一起多多探討。而本片在洛杉磯舉辦試片會,並入選坎城影展的 Highlight films project,8/23 在全省院線上映!

相關新聞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