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教育部自105年度起推動「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委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園美感環境規劃輔導團隊,協助學校營造兼具在地區域環境與文化特質、學校需求及整體視覺美感的校園,並結合校內相關課程,實踐跨越校園圍牆的美學場域,促成「美感公民」的美感環境教育理想與願景。計畫執行自今總計有636校送件參與,72所學校獲得補助完成校園美感改造。
教育部今(二)日表示,獲選學校操作過程透過計畫團隊進行現勘訪視,發掘各校潛在的改造契機,並與校方組成校園規劃小組,進行環境設計和配套課程規劃輔導,藉此重新檢視學校的學生與所在的區域內涵,誘發出特有的校園美感環境教育思辨,蛻變成為創智誘發的美感校園基地。109-110年度為2年一期計畫,計有17所學校獲得補助辦理「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經歷為期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於110年底完成校園美感改造,各個學校皆開發出令人驚嘆與激賞的成果
教育部指出,計畫團隊另於今(111)年已評選出109-110年度特優獎3所、優等獎3所及甲等獎3所等共計9所績優學校。期透過遴選出的績優學校建立美感校園基地,奠定校園美感基礎,並期許作為全國各級學校借鑑案例,進而引導各校找到其獨特魅力的環境美學,共同創造國家未來公民的培育願景。
位於大肚山下半山坡水源地的臺中市立安和國民中學,校園中庭地坪原本鋪設連鎖磚造成長期阻絕雨水,迫使周圍的樹木為取得水份,根系向上生長造成地表隆起凹凸不平,影響師生行走安全。為解決此問題並打造校園中的生態地景,將水源地的意象化為飄落下校園中的雨水,乾枯的廣場轉化為陣陣擴散的漣漪。每一個圓心都是師生舉行課程與群體活動的展演場域,鏈結校園的每棟建築群,學生在秩序和自由流動中展現著青春活力,成為學生想念及喜歡停留駐足的美感校園。
桃園市八德區霄裡國民小學座落於桃園與中壢台地的交界處,為桃園地區典型的埤塘地景型態,本年度美感校園改造計畫回應社區的「埤塘湧泉文化」,以「知水淨水」為改造課題,打開封閉幽暗的濃密中庭花圃,營設轉變為地景蓄水池,並串連學校外圍的生態埤塘到校內的學習路徑,中庭地景蓄水池透過各種水生植物過濾,型塑成一個自然的水循環系統,學生可就近觀察水資源再生過程及原理,並藉此發展出關於水生態、水質科學等等特色課程,希望帶給學生重視水源、提升環保意識。
南投縣埔里鎮大成國民小學期藉由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的植入,觸發學生學習的思辨能力,將校園規劃口到教學大樓環繞的中庭空間串連,規劃了各式可互動的體能遊具,學生可以快樂的在此奔跑、戲遊、自由躺臥。並且巧妙地運用二樓中庭陽光西曬的特質,設計為納入自然光線透射的燈牆,透過光影對話進行實驗和皮影戲練習。原本散落各處的參與活動及閒置空間得以相互融入形成「校園學習路徑」,讓學生們的每日穿越校園環境,都是一次次從探索到發現的歷程,成為師生們歡樂共學的第二教室。
學校透過「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團隊的協助,發掘學校獨特自然與人文元素,同時完成類博物館教育場、校園自然生態與歷史文化學習途徑、校園與社區的公共美學、穿廊光影與肢體體驗合一的遊藝教學場域等多樣性改造目標,更積極推動美感基地中美感教育的發生,透過各校精彩改造歷程,更希望提供為臺灣各級學校借鑑案例,讓每座校園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魅力,以推動環境美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