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同
幾年前我教過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將他課本裡的生字教會了,他在學校的英文考試成績仍然不好。我看了他的考卷,發現考卷中有很多他不認識的生字。我當時覺得很納悶,因為我在讀師大附中的時候,我們的英文考卷中沒有我們不認識的字。師大附中當初收的學生都是不錯的,英文考試卻沒有那麼難;我的學生念的學校不是頂尖學校,為何考得這麼難?
這幾天,我陸續發現很多國中生在學校裡英文考不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考卷中有好多不認識的生字。有一位國中生問他老師,為何要如此?老師說,他就是要鼓勵大家自己設法多讀課外讀物,增加英文生字。我的學生發現他的班上有一位同學考得非常好,乃是因為這位同學的父母英文都很好,而且請了家教替他補習。
我發現數學教育也有這個問題,很多莘莘學子好不容易、很認真地將課本的題目都會做了,學校的考試卻有很多「素養題」,學生必須花很多時間閱讀考題;考題中往往會有一個表格,很多學生因為搞不清楚題目的意思而考不好。
教改有一個很重要的口號,我要在此提醒教育界官員,那就是「快樂學習」。其實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而言,學習總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遠遠比不上遊玩;但是學習也絕對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事。家境不夠好的學生,實在無法應付那種充滿生字的英文考卷,也不能應付那些數學「素養題」。對他們來講,考試帶來的是挫折和痛苦。
為什麼老師要折磨學生?我卻是非常同情老師的,因為他們是被迫如此做的。要知道,以「國中教育會考」為例,會考的級分只有七級,如果考的題目不特別難,就會有很多考生高分而且同分。會考原來的用意是「免試升學」,誰都知道「免試」是假的,考試才是真的;對出題的老師來說,考題不能沒有難題,否則頂尖高中無法選拔他們所要的學生。所以大家不妨看看每一年會考的英文和數學題目,對我而言,這些題目都相當難。
希望教育部官員正視這個問題,當前我們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教育部有一個重責大任,那就是要使得全國學生都對學習不感到痛苦。如果一個孩子很認真地讀書以後,卻仍然考不及格,他一定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許認為自己將來不可能找到好工作。
我國有很多孩子很認真地念書,但無法進補習班,父母又無法替他們找家教或親自教他們;教育部有絕對的責任,使他們對學習不感到痛苦。
作者簡介|
李家同教授,台灣資訊科學家、作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靜宜大學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暨大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目前於國立清華大學兼任教職。
本文同步刊登”聯合報”